| 一、活动宗旨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工作方针,以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5小时为基本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国家关于学校体育活动安排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1、优化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 ,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大胆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二)原则: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快乐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的全过程。 2、科学性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实效性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特点以及师生全员参与场地器材需要的实际,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体育项目。 三、活动主题——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要求——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学校有评比 五、具体措施: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宣传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开展体育课间活动。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积极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5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3、上好体育课。坚定不移地执行小学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计划,同时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4、每天上午大课间做广播操,坚持冬季长跑。 5、每天下午综合素质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锻炼。 6、开展常规竞赛活动。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用比赛促规范,用比赛促发展。 六、活动步骤:1、自主锻炼。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和综合素质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坚持每天1.5小时体育锻炼,促进师生体质健康发展。 2、效果检测。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各类比赛以及随时检测,检查运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