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研讨。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 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3)新旧知识交叉练。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
相信通过长期有效的练习和积累,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有所提高。
